首页 · 新闻资讯 · 精彩答疑 新闻资讯

当代美国考试机构在想什么做什么?

发布时间:2016-01-05     来源:美国留学

     

考试与招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不能深入了解美国的考试评价,就不可能对与之紧密联系的招生录取制度有深刻的理解。

本文作者秦春华,原载于外滩教育

今年7月至9月,我应邀前往美国,在全球最重要的三大教育考试机构——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ETS)和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American College Test,ACT)——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工作,详细了解当代美国考试机构的运行和发展情况。这是我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研究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两年前,我在美国访学研修期间,原本要同时开展招生与考试两大领域的研究,但限于时间精力,只能把重点放在顶尖大学招生录取制度上。但在内心深处,我一直惦记着关注美国考试领域的发展情况。 考试与招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不能深入了解美国的考试评价,就不可能对与之紧密联系的招生录取制度有深刻的理解。 访学期间,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在最前沿的领域,美国当代考试机构正在想什么做什么?

 

科技需求决定教育与招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和美国教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和20世纪60年代相比,有许多甚至是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变化的直接推动力来源于对创新和技术的追求。 在政府和民间机构的支持下,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得不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如果不能在技术上持续保持领先,就会被市场迅速淘汰。由此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是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二是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越来越不满意,包括那些最顶尖大学的毕业生。 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变化对大学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不断有人质疑:大学的学费越来越贵,上大学的成本越来越高,可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美国高等教育到底在干什么? 对于顶尖私立大学而言——它们同样也处在市场竞争当中——如果不能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及时反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它们将很快会被市场和社会淘汰。 于是,大学问企业:你们需要我们怎么做? 企业回答:你们需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因为在一个技术飞速变化的时代,专业性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企业需要员工能够积极面对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开发出新的技术,这对员工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技术进步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开发新的技术需要不同背景的员工之间相互进行合作,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包打天下,这对员工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企业的需求变化,大学开始对本科教育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主要着力点是进一步降低专业性的知识讲授,更加强调建立在讨论研究性学习基础上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富于变化、适应性和面向未来的教育。 例如,斯坦福大学刚刚实行的“开环大学计划”(Open Loop University),对学制、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杜克大学推出了“Bass 连接”项目(Bass Connections)和“杜克沉浸学习”项目(Duke Immerse),根据学生的兴趣重新组合师资和教学资源,编制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将不同专业背景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授组合成一个团队,共同应用知识、研究和技能来开展学习与研究,力求为学生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跨学科教育,等等。 所有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真实世界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科教学的革命,直接对人才选拔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学招生过程中,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寻找更富于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学生。不是说以往的招生不重视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而是说,在新的时代,要把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更为精准地筛选出来。这就需要开发出新的更加科学的考试招生技术。

 

当代美国教育考试机构的最新发展

 

在美国100多年的招生考试发展历程中,一般认为,学生的学术能力、批判性思维、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考察,可以通过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来实现;但对于领导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无法通过客观的量化标准考察,只能依赖于主观的定性评价。 顶尖大学招生之所以采用“整体性评价”模式,高度依赖面试,皆源于此。尽管这套招生录取体制在实践中运行良好,但实际上大学对此并不满意。因为主观性评价看起来总是不够科学、不够严谨、不够精确。 对“非智力因素”的考察是否不可能实现量化?有没有可能让主观性评价也能够像实验室里的数据一样科学和精准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吸引了学术界和考试机构一大批雄心勃勃的学者,他们企图将主观性评价进行量化。然而,这个过程进展得非常缓慢。

最近十多年来,借助于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在线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生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进行科学评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集中体现在美国三大教育考试机构对新一代测评技术的开发上: 一个是大学理事会开展的大学先修课程“顶点”计划(AP Capstone)。这是一项创新文凭计划,包含研讨班(AP Seminar)和研究课程(AP Research)两个项目。 两大课程涵盖了文化与社会、艺术与哲学、政治与历史、环境、科学、经济、伦理及未来主义等多个跨学科领域,从问题与探索(Q)、论据理解与分析(U)、评价多个观点(E)、想法的综合(S)以及团队、转换和传播(T)五大维度出发,通过为学生提供在探索其感兴趣的相关课题时实践其经过训练的学术研究能力的机会,鼓励他(她)们从多个角度研究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从多种资源收集并分析信息以提出可信且有效的论点,培养他(她)们提出、交流以论据为基础的论点的能力以及为论点进行辩护的能力,从而向学生提供日益受到大学重视的创新性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及沟通技能。 这两大课程的重要特点都是,在教学中强调团队学习和研究,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以及对未知问题的探索性学习。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方法的改变——这种改变美国教育界已经开展多年了——而是在于,这样一类课程,原来的认识是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规模考试的。但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大规模考试完全可以实现。这是一个带有颠覆性的变化。 大学先修课程原本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挑战他(她)们的潜能,但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如果能够在大学先修课程中增加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考察,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考察,将使其如虎添翼,更好地满足顶尖大学的招生需求。 另一个是ACT的创新业务。基于同样的需求,ACT成立了专业化的创新研究部,通过新一代测评理论和在线技术研究前瞻性问题。通过开展应用型研究,设计和开发创新的命题方法、题型、命题程序、评分技术、测评数据分析、信息反馈和考试平台技术。

目前,创新研究部开展的主要项目之一是针对学生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量化测评。该项目已经开展了五年多,其心理学基础理论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在设计操作层面的模型和技术,预计五年后可以投入市场使用。 此外,ACT近期还发布了关于学生核心学术能力、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行为素质、生涯规划和导航能力的综合研究报告,将作为新的出题模式和题型设计的理论基础,开发新一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 作为一个专注于招生考试领域的研究人员,当我了解到这些信息时,内心受到的冲击和震撼无以言表。就好像一百多年前当我们还在乘坐马车和小舢板的时候,突然看见了火车和轮船一样。

今天,当中国大学招生仍然在用一个个冷冰冰的分数来迫使学生不得不进行大规模重复性训练的时候,美国顶尖大学和招生机构已经在系统性地开发新的技术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当中国社会还在纠结于不以单一的看得见的分数而代之以综合素质评价来录取学生是否会引发不公正的时候,美国顶尖大学和招生机构已经不再满足于主观的整体性评价,而追求更加科学和精准的综合素质量化评测技术。

是的,你可以说这是基于中美国情的不同;但当两种不同测评技术选拔出来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创新能力,取得不同的创造性成果的时候,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在未来的青年竞争中,两军对垒硬碰硬,胜就是胜,败就是败,没有第三种结果。

 

美国留学:www.liumeinet.com

相关文章: